——从担当作为看昭通脱贫攻坚力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①
昭通,一个历史悠久、人杰地灵、演绎传奇、书写奇迹的地方。 秦开“五尺道”、汉筑“南夷道”,“咽喉西蜀、锁钥南滇”,地处“南丝绸之路”要冲的昭通,是云南最早连接中原、沟通世界的“北大门”和商贸重镇。 这是一方红色的热土。中央红军和红二、红六军团长征过昭通,中央红军在威信召开重要的“扎西会议”,红二、红六军团打出经典的“千里乌蒙回旋战”……红色基因深深融入昭通儿女的血脉。 昭通日报全媒体 记者 韩兴国 摄 资源富集与过早开发、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、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、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、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、山川秀美与生态脆弱并存,便是昭通的基本市情,昭通是云南乃至全国贫困人口最多、贫困程度最深、贫困面最大的地级市,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。 乌蒙片区的脱贫攻坚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。2015年1月19日,总书记亲临昭通考察,要求“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,更加有力的举措,更加有效的行动抓好脱贫攻坚,确保扶到点上,扶到根上,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”。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,为625万昭通各族干部群众决战贫困注入了强大动力。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下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巍巍乌蒙打响了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大决战。截至2018年底,全市累计减贫125.54万人,贫困发生率从34.8%下降至12.49%。2019年全市将实现7个县区脱贫摘帽、624个贫困村出列、40.07万贫困人口脱贫。 勇于担当 以敢打硬拼的决心啃下“硬骨头” 这是集革命老区、地震灾区、散杂居民族地区、生态敏感脆弱地区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区,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三分之一。截至2014年底,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国家级贫困县10个,其中,深度贫困县7个,贫困人口高达184.37万人。 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坦言:“作为国家和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,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目标,昭通每年要脱贫30万人以上、每天脱贫接近1000人,压力前所未有。” 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,绝不拖全省全国的后腿。”脱贫攻坚战刚打响,在市委召开的动员会上,全市11县(市、区)委书记站上主席台庄严承诺:“不摘贫困帽,交出乌纱帽!” 乌蒙儿女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、最大的历史使命、最大的民生工程、最大的发展机遇,坚定理想信念,牢记初心使命,勇于担当,迎难而上。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,以滚石上山、抓铁留痕的精神,披坚执锐、攻城拔寨;以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恒心毅力,立下军令状、拿出硬措施、倒排时间表,向贫困发起大决战。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广玉 摄7月下旬,记者在盐津县采访。接连两天晚上,县委常委会都在晚8点召开,持续到凌晨。“现在,我们都是白天下乡调研走访,晚上开会研究工作。”县长郑磊说。这样“没有节假日、不分昼与夜”的工作模式,在昭通可谓常态。 “干部的脱皮换来群众的脱贫,不拔穷根誓不罢休。”55岁的昭通市工信局女干部金碧琼,作为驻村工作员、督导员,克服腰椎、膝盖、关节长年疼痛等困难,把病情报告单收起来,从2016年3月至今,辗转永善莲峰镇南林、六井两村,一直坚守脱贫攻坚一线。 在脱贫攻坚战中,90后扶贫干部王秋婷、驻村工作队长李永春等14名扶贫干部,用心血生命诠释了党的根本宗旨,用忠诚担当书写出决战贫困的时代传奇。 在脱贫攻坚这场政治大考、时代大考、能力大考中,昭通创新务实地提出了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、以群众工作为主线,抓住精准、统筹、务实三个关键,实现思想、工作和情感三个认同”的“133”工作思路。10.7万名党员干部挂钩帮扶到村到户,5203名驻村工作队员、督导员沉身一线。其中有216对“父子兵”、1284对“夫妻档”,还有572名干部“轻伤不下火线”,他们用身影、心血和汗水,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。 找准差距 以精准务实的举措干在实处干出成效 夏日的雨霏村被浓浓的大雾包裹着。 “我们这里半年雪凌封山,山外很少有人来,村里的人也很少出去。”村支书王明其介绍说。 雨霏村是昭阳区大寨子乡西凉山片区最边远的一个行政村,平均海拔2800米,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397户1552人。近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守着人均1.25亩耕地种洋芋、燕麦、荞子为生,收入主要以放牧牛羊、家庭养猪为主,属绝对贫困村。 雨霏村的贫困是昭通“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”的缩影。 昭通穷在山高坡陡、河谷深切,生存环境恶劣、交通不便、产业单一,种植养殖水平不高、人均受教育程度低。 昭通穷在交通不便。截至2014年,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占全市公路里程的1.5%,远远低于全省、全国平均水平;机场通航仅有昆明一个城市,每周3个航班;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长江第一港优势,但通航能力有限;“火车不通省内通省外”,从昭通坐火车到昆明要绕行贵州六盘水,通行时间长达11小时以上。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明贵 摄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广玉 摄昭通穷在产业小、散、弱,全市虽有苹果、马铃薯、花椒、天麻、生猪、肉牛、竹子等叫得响的高原特色产品,但集约化程度不高,产出有限…… 昭通脱贫攻坚战如何打?答案就是:紧扣“两不愁三保障”目标,全力做好基础设施改善、产业培育、易地扶贫搬迁、劳动力转移就业“四篇文章”。 易地搬迁集中安置,这是攻坚战硬骨头中最硬的一块。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战役。昭通对生活在深山区、石山区、高寒冷凉地区,贫困发生率50%以上的8.44万户、36.24万的贫困群众实施大规模跨乡、跨县搬迁安置,其规模和难度居全省、全国之首。 昭通日报全媒体 记者 韩兴国 摄 “让人待在该待的地方,让树长在该长的地方”。昭通市发改委副主任、搬迁安置局副局长施华松介绍,全市28个集中安置区,万人以上的有8个,其中两个在3.5万人以上,相当于新建了两个中等县城。通过大规模的搬迁安置,由山里人向城镇人“直过”,以实现城乡人口重构、产业发展结构重组、山区自然生态环境重塑“三位一体”整体推进。 “脱贫攻坚要扶到根上,只有把贫困人口、贫困程度、致贫原因等搞清楚,做到因户施策、因人施策,才能实现扶真贫、真扶贫。”昭通市扶贫办主任杨仕翰深有感触地说。 推倒重来,但不是重头再来。2017年5月到7月,昭通市以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为契机,组织2.36万名干部深入全市146个乡镇(街道),1251个村(社区)25856个村(居)民小组,对全市129.73万户,529.03万农村人口进行全面摸底调查,精准锁定脱贫对象27.5万户113.37万人,从精准识别入手扣准“第一粒扣子”,为系统建立农村大数据管理平台奠定坚实基础。 开对“药方子”,拔掉“穷根子”。围绕精准施策扣好“第二粒扣子”,以“村村清、户户清”行动为抓手,在找准缺项和短板基础上,科学制定村级施工图、乡级路线图和县级项目库,确保扶到根上、扶到点上。 对照“两不愁三保障”和贫困退出标准,严格按照“户脱贫、村出列、县摘帽”退出机制,昭通扣好精准退出“第三粒扣子”。2018年威信、绥江两县在第三方考核评估中,贫困发生率分别为1.11%、0.76%,分别比国家标准的3%低1.89和2.24个百分点。 围绕做好“四篇文章”,扣准精准识别、精准施策、精准退出“三粒扣子”,昭通着力解决“扶持谁”“怎么扶”“怎么退”等问题,也为乡村振兴、城乡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 奋发进取 以创新融入的理念推进高质量跨越发展 脱贫攻坚,既是巨大压力,更是极大机遇。 “当前的昭通,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、决胜全面小康的冲刺期,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、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、努力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的机遇期,也是全力加快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黄金期。”杨亚林说。 面对“三期叠加”的历史转折阶段,昭通紧紧抓住脱贫攻坚、国家“一带一路”、长江经济带、打好三大攻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,增强思谋意识、登顶意识、创新意识、实干意识,找准结合点、打好主动战,全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。 做好扶贫产业致富大文章,昭通紧扣省委、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“三张牌”决策部署,以高度组织化为根本,用新理念、新机制、新技术,着力提高涉及千家万户的马铃薯、苹果、花椒、天麻、特色养殖、竹子六大高原特色产业,让贫困群众“六福临门”。 “采用矮砧密植种植技术,第二年即可挂果,到第三、四年就进入丰产期,比传统种植的苹果可以提早三至四年获得效益,亩产值是传统种植的两三倍。”在昭阳区海升苹果种植苏家院乡示范基地,陕西海升集团昭通公司负责人崔民伟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。 海升集团自2014年8月与昭阳区农投公司合资,组建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以来,已投资12.5亿元,在昭阳区永丰、布嘎、苏家院三个乡镇,建成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5万亩,成为全国最大示范园。在引进海升集团的同时,昭通与云南省农投公司合作,与海升一道,分别建起现代化的苹果种植、分拣、包装、冷链、物流全产业链,引领昭通60多万亩苹果产业向标准化、规模化、现代化迈进。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波 摄 “一个苹果可以加工出三种产品——果干、饮料、化妆品。”彝良山益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武刚说,他们公司研发和运用了26项专利,做到了将传统农业与高新科技有机结合,提升了苹果、竹笋和天麻加工科技水平,延伸了产业链,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。 昭通是世界上最好的马铃薯种薯种植区域之一,在海升模式示范带动下,昭通着手在昭阳、永善海拔2000米左右5个乡镇建设5万亩种植示范基地,带动全市320万亩马铃薯产业向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。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明娟 摄 苹果、马铃薯产业的成功示范,贫困群众成为股东、产业工人,彻底告别贫困,更颠覆了昭通传统产业的种植模式,成为我省高起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旗帜和标杆,实现“此苹果向彼苹果”“此马铃薯非彼马铃薯”的美丽蝶变。 破解交通瓶颈,围绕建成“全省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州市”目标,2014年以来,昭通规划建设12条高速公路。2018年,高速公路在建里程、投资完成额均位列全省第一。昭通空中走廊已由昆明一座城市开通昭通至北京、上海等7座城市航线。随着成贵铁路今年通车,革命老区威信、镇雄迎来高铁时代,将结束昭通没有高铁的历史。今年底,全市50户以上的自然村道路实现全硬化,所有建制村实现客运全覆盖,外通内畅的交通体系正在形成。 “饮马长江,挥师两洋”。向家坝、溪洛渡两座世界级巨型电站建成,西电东送的同时,高峡平湖带来金沙江航道的改善,到2020年,“七彩云南北大门,万里长江第一港”水富市的运输能力将由现在的500吨提高到3000吨,年吞吐货物将由67万吨上升到540万吨,长江航运黄金水道的效应将助推昭通更快融入国家发展战略。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波 摄 结合易地搬迁,规划“一城三区、若干小镇、产城融合、城乡一体”,定位“把昭通建设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”目标,一座“城在园中、园在城中、100万亩苹果、100万人、半城苹果满城香”的“秋韵昭通·苹果之城”呼之欲出。 以脱贫攻坚大决战,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。守住一片蓝天、绿化一方群山、护好一江清水、建设一座果城的“四个一”行动,全力打造“天蓝、山绿、水清、果香”的美丽宜居家园;全面开展“百村示范,万村整治”行动,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…… 古老的昭通,铭刻着历史的荣光,也承载着沉沉重压;如今的昭通,犹如乌蒙之巅展翅振飞的凤凰,翔舞出壮美的图景。 来源:云南日报 记者 徐体义 谭晶纯 乐志伟 蔡侯友 沈迅 谢毅 |